2
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融资融券炒股 你的位置:联华证券_融资融券炒股_融资借钱炒股 > 融资融券炒股 > 配资买股票 阎锡山:一把算盘一杆秤的山西王,一口窑洞承载了他最后的岁月
配资买股票 阎锡山:一把算盘一杆秤的山西王,一口窑洞承载了他最后的岁月 发布日期:2024-07-27 11:45    点击次数:169

配资买股票 阎锡山:一把算盘一杆秤的山西王,一口窑洞承载了他最后的岁月

根据公告,2024年2月21日,公司成功发行了2024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(科创票据)配资买股票,发行总额为人民币8亿元,票面利率为2.36%,期限为90天。

光电子关键与核心元器件建设项目(三期)总投资2.65亿元,拟使用募集资金投入2.63亿元,计划在福州市租赁场地实施,通过对厂房装修改造建设相关配套设施,并引进一系列先进生产设备、检测设备及其他辅助设备,实现对精密光学元组件、光电模组系列产品的产能扩充,以更好地满足市场对该等产品的需求,解决市场需求旺盛与公司产能不足的矛盾,并为公司提供良好的投资回报和经济效益。

阎锡山:难忘三晋云,看淡江春水

“人说山西好风光,地肥水美五谷香,左手一指太行山,右手一指是吕梁,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,你看那汾河的水呀,哗啦啦地流过我的小村旁。”

这是1963年电影《我们村里的年轻人》中的插曲,当时可谓是风靡一时,不过,歌词的第二段就太拉垮了,完全是拼凑而成,很是不搭。

电影《我们村里的年轻人》

提起民国时的山西,就不得不提阎锡山,他是将一个贫穷的山西,整治为全国的“模范省”,当年在全国排名第6,而今,据2021年的统计,山西已经落到第20位了。

阎锡山给人的印象,就是一个土财主,一手拿着一把算盘,一手提着一杆秤,遇事总是算过来算过去,是山西人的典型代表,精于盘算,长于坚韧,关于他的段子也是数不胜数,是人们口中的笑话一般,大多是负面的形象。

对于阎锡山的评价,形成了正反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,有人说山西人民还是很怀念这位远去的山西王,但也有人持反对的看法,认为他就是一个反动的地方军阀,唯利是图,朝秦暮楚,最后在同共产党死磕后,丢下了一个残破的山西,自己跑到台湾去了,对他很是不齿。

这是个很难讲得清楚的问题,涉及面太大,远不是一篇小文能概括的,阎锡山就如同一座大山,你所站的角度不同,便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,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影象。

阎锡山,字百川,号龙池,出生在山西五台县一个经商的小地主家庭,是那种有几十亩地,做点小买卖,放些高利贷的富裕之家,虽然也在城里开了个吉庆昌钱庄,但规模并不是很大,远不能同晋商的那些大户相比。

虽然他是家中的长子长孙,但五岁时母亲去世,随着继母的到来,他被送到舅舅家,由外婆抚养长大。

同注重文化的南方相比,北方孩子学习的年龄都很晚,阎锡山9岁才入私塾,但顽皮的他却不喜欢读书,成天惹是生非,打架斗殴,小小年纪还将人刺伤,被勒令退学。

没奈何,父亲便让14岁的他到家中的钱庄当学徒,别看他读书不行,可天生是块当商人的料,买空卖空,生意做得是风生水起;谁知偏偏遇上八国联军入侵,形势大变,不仅赔光了本钱,还欠下一大笔债, 父子俩只得外出躲债,狼狈不堪。

为生活计,阎锡山只好在一家客店中当伙计,恰逢山西武备学堂招生,于是,19岁的他弃商从武,在接受了三年军事教育后,被选送到了日本学习陆军,先在东京振武学校接受了初期教育,后来进入东京日本士官学校。

他在日本的经历同后来的蒋介石可谓是一条道,不过,蒋先生的文凭是冒牌的,而阎锡山可是正牌的科班毕业生,在资历上比蒋介石要强很多了。

在日本期间,他结识了孙中山并加入了同盟会,他还遵照孙中山的指示,联合同盟会中学习军事的其他27人,组成了“铁血丈夫团”。

这是一个范围很小,都是由热血青年组成的精英团体,人数最多时也没超过40个,他们的目标是渗入新军中,在革命爆发时担负军事重责,负责指挥响应;在辛亥革命时,丈夫团的成员在各省响应武昌起义,满清王朝随之崩塌。

这其中的很多人都大名鼎鼎,首举“二次革命”义旗的李烈钧、打响讨袁第一枪的蔡锷、曾摄行大总统之职的蒋介石盟兄黄郛、纵横西南14年的唐继尧等等。

有些奇怪的是,从日本回国后的阎锡山,却去参加了科举考试,还考中了举人,这在革命党人中可算是高学历了,要知道,陈独秀也才是个秀才。

武昌起义爆发时,阎锡山已是新军中相当于团长的标统,他也率部起义,在杀死了山西巡抚陆钟琦后成立了军政府,阎锡山被推为山西都督。

这在当时可谓是一炮而红,他那主政湖南数十年的同学程潜就曾说,这个阎锡山在日本留学时成绩平常,土气十足,谁知道回国以后瞬间就驰名全国,成为我们这帮人在政坛上表现最为辉煌的人。

南北议和成功后,迫于袁世凯的压力,阎锡山一边同孙中山保持联系,一边却又同袁世凯勾勾搭搭,老奸巨滑的袁世凯遂继续让阎锡山主政山西。

值得回味的是,武昌起义后,关内十八行省脱离北京满清政府,宣布效忠南京民国临时政府,只有山西、山东、甘肃、直隶及河南5个省继续效忠清朝,直到清帝逊位,袁世凯成为大总统后,中国方才完成了总统内阁制的国家。

1912年,宋教仁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,善于看风使舵的阎锡山立即宣布退出国民党来向袁世凯示好,并听任其爪牙在山西残害革命党人,所以,袁世凯也投桃报李,在改各省都督为将军之时,任命阎锡山为"同武将军",督理山西军务。

1913年,阎锡山进京参见袁世凯,还给老袁磕了头,他对袁世凯是赞口不绝,直到晚年还回忆说:我一生见过无数的国家元首,包括孙中山、蒋介石,但是没有一个像袁世凯那样,目光炯炯,虎视眈眈,叫人害怕,简直不敢仰视。

袁世凯图谋称帝时,阎锡山可谓是真正的主要帮凶,他不但为袁世凯的“筹安会”提供经费,还大力贬低辛亥革命和革命党人,他致电恳求袁世凯说,“以大有为之才,乘大有为之势,毅然以救国救民自任,无所用其谦让。”

袁世凯

袁世凯当然喜不自禁,批复“颇有见地”,并在称帝后,封阎锡山为一等侯。

及全国一片讨伐袁世凯时,阎锡山依然死忠袁世凯,但后来看着形势不对时,阎锡山立即就翻脸,指挥大军向北进攻,还给袁世凯发了通告电,袁世凯大惊失色,从此一病不起,不久便去世了,所以有人说,袁世凯是让阎锡山的这封电报给气死了。

段祺瑞

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。阎锡山又依附于段,在他看来,谁腿粗就抱谁,在重大问题上唯段祺瑞的马首是瞻,张勋复辟时,他参加了“马厂誓师”,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,下令讨伐段祺瑞,阎锡山站在段祺瑞的一边,结果遭到惨败。

拥袁称帝和反对护法的两次失利,让阎锡山很是后悔,他痛定思痛,开始奉行“三不二要主义”,即不入党、不问外省事、不为个人权利用兵,要服从中央命令、要保卫地方治安。”总结起来就四个字,“保境安民”。

从此,他多次拒绝参加军阀混战,使山西维持了数年的和平与安定,他对内发展经济,移风易俗,以兴利除弊为施政纲要,推行“六政三事”,六政是水利、蚕桑、植树与禁烟、天足和剪发,三事为种棉、造林、畜牧;这些举措为山西的文明和进步,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

他积极发挥民众作用的"用民政治",提倡发展民德、民智和民财,大力推行“村本政治”,也就是村村自治,并且还大力兴办新式学校,发行债券,修铁路,实行居民身份证制作等等。

在阎锡山统治山西期间,有一点是最值得后人称赞的,那就是他治下的地方,规定不论贫富贵贱,从七岁开始到十三岁,都要上满四年学,义务教育入学率竟然达到了70%以上,难怪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赞叹道:“山西是中国义务教育的策源地!”

不得不说,阎锡山是个中国的传统政客,深得中国传统政治智慧的三昧,在他的治理下,山西成为全国的“模范省”,俨然一个乱世中的桃源,难怪有人说,在对基层的控制力方面,除了共产党,谁也比不过阎锡山。

1930年5月,阎锡山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,这位被说成长满胸毛,嗓音浑厚的“和平军阀”,给山西带来了繁荣,他的嗜好不是女人、酒和鸦片,甚至也不是金钱,而是优质的道路;把阎锡山夸成了一朵花。

1925年,自觉羽翼丰满的阎锡山又开始了蠢蠢欲动,他将势力扩展到绥远,在蒋介石发动的“第二次北伐”中,他先是坐山观虎斗,后来又就任国民革命军北方总司令,虽然被张学良揍了个满地找牙,却也牵制了东北军大量的兵力,对北伐的成功还是做出了贡献。

冯玉祥 蒋介石 阎锡山

北伐胜利后,蒋介石借裁兵之名,行削藩之实,于是,他联合冯玉祥共同反蒋,中原大战由此开打,但不幸的是,原本在一边观望的张学良突然出兵,同蒋介石南北夹击,阎锡山又输得一败涂地,跑到大连蛰居了起来。

“九一八事变”后,日本人占领了东三省,为一致抗日,蒋介石同阎锡山又重归于好,于是,蒋介石任命阎锡山为太原绥靖主任,重新回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央。

1936年,参加绥远抗战的晋绥军士兵

抗战全面爆发后,阎锡山既不像韩复榘那样拥兵自重保持实力,也不像汪精卫那样投靠日寇保住权力,这一点使得国共两党都很敬重他。

在抗战中,阎锡山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,作为第二战区司令,他组织和指挥了娘子关战役、忻口会战和太原会战,其中还包括支持林彪打胜了平型关战役。

平型关战役

在这一时期,阎锡山同共产党的关系还是很紧密的,他建立了“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”,请共产党人的薄一波前来主持工作,从此,在山西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,而手下的晋绥军也同八路军密切合作,共同战斗,对此,我们在电视剧《亮剑》中也能看见当时两军的关系。

但是,精于计算的阎锡山眼看着共产党在山西的势力越来越大,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,于是,他也召开了一系列的会议,采取措施以阻止共产党在山西的发展。

抗日战争时期,阎锡山在延安,和延安领导合影留念

在整个抗日战争中,阎锡山是“在三个鸡蛋上跳舞”,他一面同共产党维持着表面的合作关系,一面又向日本人示好,长期勾勾搭搭,还签订了双方停战的《汾阳协定》。

而面对蒋介石,阎锡山依然做出团结抗战的势态,就这样,蒋介石怕他当汉奸,增加了对山西的支持,共产党为了团结抗日,减少了对他的压力。

而日本人为了拉拢他,也停止了对阎锡山的进攻,阎锡山营造的“三窟”已打造完成,乃得苟安于晋西南一隅之地。

“珍珠港事件”爆发,阎锡山敏锐地看出日本必败,所以他立即转变了态度,又为今后能迅速接手日占区而做好准备,及日本投降后,他立即同共产党翻脸,围攻解放区。

共产党在山西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,解放战争时期,阎锡山被打得溃不成军,最后,太原被围,阎锡山摆出一副与城共存亡之态,准备了几百瓶毒药,叫嚣要“杀身成仁”。

当他的部下们聚集在政府门前准备集体自杀时,他却带着家人偷偷地坐上早已准备好的飞机,遛之大吉,只有包括他五妹子阎慧卿,以及山西省主席梁化之在内的四十多人服毒自尽,其他人也作鸟兽散,逃命而去。

阎锡山(右)、阎慧卿(中)、梁化之(左)

逃去广州的阎锡山借着调停蒋介石和李宗仁之间的矛盾,坐上了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及国防部长的宝座,连续发布了《扭转时局方案》和《反共救国实施方案》,叫嚣着要同共产党抗争到底,但国民党早已是大势已去,当解放军入川作战时,阎锡山逃往台湾,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。

被弃用的阎锡山在台北市菁山隐居,他将房屋做成山西窑洞的模样,很是简陋,他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写作,他的著述还不少,先后写了20多本小册子,除了他讲述他的过往和功绩,就是宣扬他的“中的哲学”为内容的《大同之路》,甚至还给自己写了不少挽联。

避避避,断断断,化化化,是三步功夫;

勉勉勉,续续续,通通通,为一等事功。

横批为:朽嗔化欲。

给自己写挽联肯定是极为少见的,他的挽联带有浓重的禅意,也许就是他人生境遇的总结,也是他一生的处世哲学,描绘出他在政治生涯中起起伏伏的内心准则。

1960年5月,灯尽油枯的阎锡山走完了他最后的一程,时年77岁;蒋介石亲往祭奠,并送一块“怆怀耆勋”的匾额。随后葬于阳明山麓的七星山之上。

虽然现在对阎锡山的评价以负面居多,但却也呈见仁见智的态势,他的确是个很难评价之人,说他格局小者有之,说他是保守旧派者也有之,可是,他凭借山西一隅之地去力争天下,这岂能说是一个格局小之人能为。

阎锡山 蒋介石 张学良

他是辛亥革命元勋却又宣布退出国民党,他拥戴袁世凯称帝却又讨伐袁世凯,他巴结段祺瑞却又反目成仇,他参加北伐又发动中原大战,他融共通共又反共,他既抗日又暗中同日本人勾搭,在国民党、共产党、日本人三个鸡蛋上跳舞,谁都不得罪。

在解放战争中,他据守的山西一直同共产党血拼,并且实行焦土政策,太原直到南京解放的第二天才被攻克,使山西全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,最后还演出了一出效仿“田横五百士”的闹剧。

阎锡山算计了一辈子,既有山西农民的勤劳又有晋商的精明,他为了谋取利益的最大化能放下一切,在民国那混乱的年代,他也算是山西的守护神。

“存在就是真理”,这是阎锡山一生所奉行的根本,所以我认为配资买股票,用曹操评价刘表话来形容阎锡山最为合适,即“此自守之贼也”,但同样是所处乱世,阎锡山似乎要比刘表强太多。

袁世凯山西蒋介石阎锡山共产党发布于:广东省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